第三百四十四章 物价上涨了_1983小海岛,从养殖大户开始
笔趣阁 > 1983小海岛,从养殖大户开始 > 第三百四十四章 物价上涨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百四十四章 物价上涨了

  李多鱼离开镇委后。

  陈书林道:

  “老高,你有没有觉得,李跟其他年轻人有点不一样,跟咱们话的时候,就跟同一辈人一样,没那么大的隔阂。”

  抽着烟的高云道:

  “装的吧,明明比我家静静还三四岁,整在那装老成,整就喜欢跟我们这些老头子在一块。”

  陈书林笑道:“可我怎么感觉不像是装的?”

  高云皱眉道:“这些没用,书林同志,那个风力发电的项目已经明确落地隔壁那个海岛县了,你怎么不跟李多鱼讲啊。”

  陈书林思考了会,随后道:“那子的消息不定,比我们还灵通,他都知道这个项目,你觉得他会不知道落地的消息。”

  “不过,他们岛的用电确实是个问题,实在的,我挺佩服这子的,挺为他们自己村的人着想的。”

  高云叹息了声:

  “他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,这个问题,我们哪有可能帮他解决。”

  “二十年前,你可不是这样子的,再,咱们国家一开始也是啥都没有的,很多不可能的事情,不去努力下,那就真的不可能了。”

  高云抽了口烟:“五十知命,我这辈子差不多也就这样了,不定连个孙子都没樱”

  陈书林拍了拍他的肩膀:

  “那就给年轻人好好铺路,我之所以留下来,就是觉得尚峰镇发展潜力挺大的,除了渔业这块,我还打算发展下纺织业。”

  “咱们尚峰镇还是有纺织基础的,要不要下周,跟我去拜访下那些作坊。”

  “可以啊。”

  离开镇委的李多鱼。

  并没有,直接返回担担岛,而是前往了镇上的市集。

  他自然也很清楚,风力发电项目很难落地到担担岛。

  短时间内,国内的风力发电技术还不成熟,都是靠外国赠送的风力发电机。

  可该争取的还是得争取。

  不定,狗屎运好。

  下次的风力发电试验场,就搞到担担岛来了。

  这两年担担岛的渔民,赚了不少钱,家里添置的电器设备也就越多。

  今年又有不少人,买了冰箱、洗衣机和电视。

  而电器多了后。

  担担岛的电力完全供应不上,就那一台老式的苏制柴油机,压根就不够村里人用。

  最近这一两个月。

  一到晚上,大家电灯全开的时候,就会电力不足,电灯就忽明忽暗的。

  把很多人家里的灯都给烧坏掉了,而那些在追黄日华版本《射雕英雄传》连续剧的人,好几次看到正精采的时候。

  电视直接关了。

  把追剧的那帮人给急的,挨家挨户去敲门,让他们把冰箱、洗衣机,还有大功率用电的电器都给关了。

  也因为这个事情,村里还有两户人家打了一次架。

  不单村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,连李多鱼的鳗鱼养殖厂也跟着遭殃了。

  李多鱼搞了两台型的柴油发电机,才勉强拉得动他那些设备。

  好在现在柴油挺便夷,不然赚到的钱,真不够这些发电的油费。

  目前岛上的用电问题,已经成了制约担担岛发展的一大阻力。

  要是用电问题没法解决的话,那养殖产业是真的很难做大做强的。

  之前,

  李多鱼还想着搞个鱼粉厂,可在没电的情况下,那根本就不可能实现。

  且继续这样下去的话,赚到钱的渔民肯定会选择离开担担岛。

  前世担担岛很多船老大和养殖户赚到钱了,就全跑去城里面买房了,等李多鱼从岛国回来时,岛上就已经没有年轻人了。

  如果按照前世的进度,担担岛得到千禧年后,铺设了海底电缆后,这才彻底解决了用电问题。

  要是这么算的话,李多鱼还得继续忍受十多年,每都缺电的日子,想想就觉得头疼。

  陈书记的,他自然也懂,他虽然经常上报纸,领导也过来视察了好几次。

  可担担岛的体量太了,一年整个下沙村的收入,其实也就那么点。

  市里面随随便便一家企业,一年赚到的钱,不定都比他们全村人加起来还要多。

  要想早日用电自由的话,确实得把整个担担岛的产业做起来。

  而想做大做强的话,并不适合一家独大,李多鱼打算自己先赚两年钱,就把一些没那么核心的养殖技术传授出去。

  比如养生蚝的技术,

  养鲍鱼的技术,

  还有养青蟹的技术

  这次他去舟山群岛那边,渔船有经过台州的三门县附近捕鱼,这才想起那边的三门青蟹来。

  而在这个年代,青蟹也是值钱货,由于比较难抓,产量一直不是很高。

  担担岛的青蟹,都快被赵家兄弟给霍霍完了,最近一段时间,他们两兄弟,再也没抓到大青蟹了,都是一些没长大的蟹苗。

  再加上,民间认为它是进补佳品,还有人用它当做偏方,来治疗一些症状,这也导致它的价格一点都不会比大黄鱼便宜。

  接下来,就是蟹苗的季节,而一个月后,李多鱼的鳗鱼就要出货了。

  正好迎来一个养殖的空窗期,李多鱼寻思着,干脆养些青蟹试试。

  毕竟这玩意耐活,哪怕离水也能活很长时间,再加上榕城那边的人很喜欢吃这玩意。

  李多鱼觉得销量应该不错,完全可以搞。

  不过要想养殖青蟹的话。

  还是要先解决蟹塘的问题,前世,担担岛这边,直接将滩涂围垦了起来。

  这个工程量一点都不会比当初挖鳗鱼塘来的少,不过李多鱼觉得还是有价值的。

  只要围垦起来,哪怕不养青蟹,也可以养殖各种贝类、虾类。

  至于占用滩涂破坏环境这个问题,李多鱼也懒得多想,毕竟你不破坏的话,将来岛国人也会帮你破坏的。

  而在这个一切向钱看的年代,还是先让周边饶钱包鼓一点吧。

  李多鱼蹲坐在马路牙上,手里端着一碗热乎乎的咸豆花,吸溜了一口后,道:

  “老板,你这咸豆花是不是比以前少了,我记得以前挺大一碗的,配料也很多的。”

  卖豆花的老板叹道:

  “今年黄豆涨价了,我卖的价格还是一样的,量自然就减少了。”

  “这样啊。”

  李多鱼愣了下,好像今年开春后,就能明显感受到物价在不断的上涨。

  海鲜的收购价格明显变高了,很多日常用品也都跟着涨价了。

  伴随着国内生产总值飞速增长,大团结同样迎来了贬值。

  而这时候就是分水岭。

  万元户如果把钱存到银行,不去周转的话,不用十年的时间,直接就返贫。

  当年他就是吃了这个亏,在岛国打工那么多钱,全都存在银行里了,就想着吃利息。

  本来可以买下榕城市区一栋楼的,最后却只能买得起一套学区房。

  “老板,给我再来一碗甜的。”

  “好嘞,我好像记得你,上次你来的时候,也是先吃一碗咸的,再吃一碗甜的。”

  李多鱼笑了笑,其实他是标准的甜党:“先咸后甜,这样吃起来才更甜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